【食俗】境內人主食大米,邊遠山區(qū)雜以紅薯、小麥、包谷、洋芋、粟米、豆類。食用的蔬菜,冬春食白菜、蘿卜、青菜、菠菜、芹菜、胡蘿卜、大蒜、干辣椒等,夏秋食鮮辣椒、豆類、瓜類、韭菜、竹筍等,葷類有豬、牛、羊、魚、雞、鴨、鵝及蛋品。絕大多數(shù)地區(qū)日進早中晚三餐。有的農忙三餐,農閑兩餐。每日三餐的,早晚餐吃米飯,中餐,春季吃糍粑伴白菜,夏季吃麥粑煮湯,秋冬季多吃紅薯、馬鈴薯。在侗族、苗族聚居地區(qū)除三餐外,早飯前還吃一點油茶,在中方、溆浦等地,將中餐稱為“點心”,會同、靖州一帶則稱為“半飯”。
喜酸。境內各族人民都喜好酸食。侗族有“三天不吃酸,走路打踉蹌”之說。家家戶戶備有壇、罐、泡制酸辣椒、酸蘿卜、酸黃瓜、酸青菜白菜等。尤以侗族人民泡制的酸魚、酸肉獨具風味。
好辛辣。境內各族人民均好辛辣。辣椒是當家菜,每菜必拌辣椒。制成的辣椒菜有腌成的酸辣椒,或與糯米粉腌制成的“粉辣椒”,或灌以糯米粉及佐料而成的“泥秋辣椒”或剁碎摻生姜屯的“剁辣椒”,其味各別,耐人尋味。
飲酒。境內人民素有飲酒之習,凡婚、喪、喜慶心飲酒,逢年過節(jié)必飲酒,親朋戚友必飲酒。農村,除猜拳飲酒外,還流行喝酒歌敬酒之俗。
【美食】境內民間美食有若干種、其中著名的有社飯、臘肉、蔥鴨、苦酒、甜酒、米粉、米面、豆腐、涼粉、糍粑、粽粑、粉粑、油茶等。
社飯:其飯用糯米、蒿菜和臘肉丁及豕脂蒸成,其味芬香。在春社前后用以祀社神、祭祖先,然后家人共食。
臘肉:民間在春節(jié)期間一定要制作臘肉。先把豬肉砍成三四斤一塊,擦上適當食鹽,以五香、麻椒粉拌和,置盆內漚三四天,使食鹽和佐料滲浸肉內,然后取出掛于火爐上微火熏烤,肉塊枯干即成。瘦肉棗紅,肥肉黃橙透明,酥而不膩,其骨香脆。
蔥鴨:將鴨肉切塊,放入鍋內爆黃,倒入鴨血、甜醬、生姜、紅辣椒、鹽翻炒,后放水煮熟,入蔥結裝盤,肉味香濃,帶辣味,湯鮮可口。中秋節(jié)家家吃蔥鴨,已成習俗。
甜酒:境內人民視甜酒為吉祥之物,凡喜慶皆釀制甜酒,賓客至則以醇香撲鼻之甜酒招待。
糍粑:以糯米蒸熟,舂爛,捏成小團,壓平晾干而成。農歷臘月,家家戶戶打糍粑,稱年粑,用泉水浸泡儲存,數(shù)月不腐。
油茶:是侗族、苗族群眾經常制作的一種食品。先鍋內放油,將茶葉煎炒后放入少許大米炒成糊狀,加鹽,待燒開再摻入一些米粑及佐料一起煮熟,盛入碗內后,還要放些炒黃豆,炒米花,色澤呈黑色,但勞香味濃可口。